查看原文
其他

好会议,坏会议

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18-07-19

只要在职场,我们就少不了会议。因为公司是个体的聚合,而做生意需要与不同的个体及团体打交道。职场就是一群人协作的场合,协作少不了交流,交流少不了会议。

但是,同样是开会,却有好坏之分。如果我们把会议对于公司和个体的意义等量齐观,你会发现有趣的事情,即好会议会让公司和个体同时受益,而坏会议会让公司与个体同时受损 —— 最起码也是浪费时间,浪费金钱。

我们在此处犯了一个小小的逻辑错误,即在没有定义「好会议」和「坏会议」之前,就先对好会议和坏会议的效果做了总结。当然,这样做的前提是我认为大家对于好会议和坏会议内心都有一杆秤,而且彼此标准差不多 —— 这就像在同一个地区,我们无需定义「美丑」,就能自然说出哪个人美,哪个人丑一样,而且大家的答案八九不离十。

但是,为了能更加深入的讨论,我们还是需要从「常识」往前一步,去定义「好会议」和「坏会议」。

为了简化讨论,我把好会议定为「出发点正确,达成共识」的会议,而很显然,坏会议在「出发点」和「共识」至少一方面没做好,或者两者都没有最好。好会议必然是高效的,既达成了共识,又对未来的结果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;坏会议必然是低效的,要么没有达成共识,要么对未来影响甚微,甚至是负面影响。

有哪些会议是坏会议?

只为同步信息的会议:我们在大公司经常能碰到这样的事情,因为参加一个项目的人员众多,所以经常要开一些同步信息的会议。这个出发点是好的,但因为冗员太多,很多人并没有带着心来倾听。几乎每个人都带着电脑,低头做自己的事情。这样开会的效果可想而知。所以,这种会议在出发点和共识两方面都做不好。但深层次原因是公司的冗员。

缺少共识机制的会议:参会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利益,都有自己的考虑,而主持会议的人也无法力推共识机制。这样的会议充满了争吵,但大家争论的不是对错,而是利弊,潜台词是得失。会议的出发点很正确,但却无法达成真正有效的共识。

此外还有很多坏会议,此处不一一例举。

这样的「坏会议」,对于公司和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,而且会影响参会者的身心健康 —— 如果你特别认真的开会的话。当很多人常常劝你:「认真你就输了」的时候,你要反问自己,你的工作中是不是充满了这种「坏会议」。

那么哪些会议是好会议?

托尔斯泰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说: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」

用家庭的模式来类比会议也是这样,其实坏会议表现各异,但好会议特征却很明显且集中。无论是一对一的会议,还是多人会议,与会者有两个典型的收获:第一,个人头脑的认知得到了刷新;第二,参会者共同形成了更高层次的「共识」 —— 即对于这个项目的集体认知提高了,而且大家彼此都更认同。

参加好会议之后,你会有一个明确的感知:我刚才在学习,收获很大!之前春节给 Qi 发拜年微信,我感叹说:「每次与你开会,都像上一堂MBA课」。而最近一个多月,在新公司的几场头脑风暴会上,我发现不仅是我,几乎所有参会者的共同认知在提升。

后来总结这种好的头脑风暴会,有如下两个关键要素:

有明确的引导者:他掌控会议节奏,在关键时刻不断启发大家,鼓励大家说出自己内心的声音。他要非常熟悉下面提到的共识机制。

有明确的共识机制:我们在内部采用一种叫「四步法」的方法论 —— 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共识机制。简而言之,即明确「用户是谁,用户的需求是什么,我们的目标是什么,达成目标的策略是什么」。并且,我们在不断迭代这个方法。最近开头脑风暴会,我们只要讨论清楚如下二加二共四点,就可以达成有效的共识,而且这种共识很容易传播。:

  • 用户是谁?

  • 用户的需求是什么?

  • 我们的需求是什么?

  • 我们要设计的产品充当什么样的角色?

上述的「二加二」解决了四步法中的前两步,后两步「目标和策略」,我们最近引入了新的机制。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择机再谈。

只要是工作,就离不开开会。既然离不开会议,就让我们把每次会议变成一次「学习与共识之旅」,而不要变成「争吵和浪费时间的时刻」。


参考文章:「共识机制」的重要性

前一篇文章:成长是反人性的

365天,每天坚持写作之180/365,爱上你的每一天!

加入「辉哥奇谭读者」社群,与1600多位朋友共同成长,一起养成好习惯,请扫描如下二维码。了解更多,请回复「知识星球」。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